【药品名称】: 注射用替加环素 |
【商品名称】: 泰阁 |
【药品规格】: 50mg*1瓶 |
【药品成分】: -- |
【适应症状】: 本品适用于18岁以上患者在下列情况下由特定细菌的敏感菌株所致感染的治疗: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仅限于万古霉素敏感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及耐药菌株)、无乳链球菌、咽峡炎链球菌族(包括咽峡炎链球菌、中间型链球菌和S.constellatus)、化脓性链球菌和脆弱拟杆菌等所致者。复杂性腹腔内感染――弗劳地柠檬酸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仅限于万古霉素敏感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仅限于甲氧西林敏感菌株)、咽峡炎链球菌族(包括咽峡炎链球菌、中间型链球菌和S.constellatus)、脆弱拟杆菌、多形拟杆菌、单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微小消化链球菌等所致者。为了分离、鉴定病原菌并明确其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应该留取合适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在尚未获知这些试验结果之前,可采用本品作为经验性单药治疗。为了减少耐药细菌的出现并维持本品及其他抗菌药物的有效性,本品应该仅用于治疗确诊或高度怀疑细菌所致的感染。一旦获知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应该据之选择或调整抗菌药物治疗。缺乏此类资料时,可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和敏感性模式选用经验性治疗药物。 |
【用法用量】: 替加环素的推荐给药方案为首剂100mg,然后,每12小时50mg。替加环素的静脉输注(IV)时间应该每12小时给药一次,每次约30~60min。本品治疗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或复杂性腹腔内感染的推荐疗程为5~14天。治疗疗程应该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部位、患者的临床和细菌学进展情况而定。本品无需根据年龄、性别或种族调整剂量。(见[药代动力学]-特殊人群和[注意事项]-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肾功能损伤患者用药肾功能损伤或接受血液透析患者无需调整替加环素的剂量。(见[药代动力学]-特殊人群-肾功能损伤患者)。肝功能损伤患者用药轻至中度肝功能损伤(ChildPugh分级A和B级)患者无需调整剂量。根据重度肝功能损伤患者(ChildPugh分级C级)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替加环素的剂量应调整为100mg,然后每12小时25mg维持。重度肝功能损伤患者应慎用本品并监测治疗反应。(见[药代动力学]-特殊人群-肝功能损伤患者和[注意事项]-肝功能损伤患者用药)儿童用药本品在年龄低于18周岁的儿科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尚不明确。(见[注意事项]-警告)因此本品不推荐用于年龄低于18周岁的患者。药品配制与处理每瓶本品应该采用5.3ml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溶解后的替加环素溶液浓度为10mg/ml。(注意:每瓶超量6%,因此5ml溶液相当于50mg药物。)轻晃药瓶直至药物溶解。立刻从药瓶中抽取5ml溶液加入含100ml液体的静脉输液袋中(100mg剂量溶解2瓶,50mg剂量溶解1瓶)。静脉输液袋中药物的最高浓度为1mg/ml。溶解后的溶液呈黄色或橙色,颜色变化的溶液应丢弃不用。注射用药物在给药之前应该肉眼检查是否存在颗粒物和变色(如绿色或黑色)。本品可以在注射溶液包装袋中室温保存达6小时,或2°~8°C(36°~46°F)冷藏达24小时。本品应该经专用输液管线或Y型管线静脉给药。如果同一输液管线继续用于输注多种药物,应该在输注本品前后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灌洗管线。经此普通管线给药应该采用与替加环素及其它任何药物相容的注射溶液。相容性/不相容性相容的静脉输注溶液包括0.9%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当通过Y型管线给药时,本品与下列药物或稀释液相容:多巴酚丁胺、盐酸多巴胺和茶碱。下列药物不应通过同一Y型管线与本品同时应用:两性霉素B、氯丙嗪、甲基强的松龙和伏立康唑。 |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依据CIOMS归类为:很常见:≥10%常见:≥1%和<10%少见:≥0.1%和<1%罕见:≥0.01%和<0.1%非常罕见:<0.01%对于接受替加环素治疗的患者,报道有以下不良反应:身体器官不良反应血液淋巴系统常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aPPT)、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T);少见:国际标准化比值增加(INR);代谢和营养常见:胆红素血症、血尿素氮(BUN)升高;神经系统常见:头晕;心血管系统常见:静脉炎少见:血栓静脉炎胃肠道系统很常见:恶心、呕吐、腹泻;常见:厌食、腹痛、消化不良;皮肤及皮下组织常见:搔痒、皮疹;普遍及注射部位常见:头痛;少见:注射部位发炎、注射部位疼痛、注射部位反应、注射部位水肿、注射部位静脉炎;经调查者判定,在接受替加环素治疗的患者中,最常见的与药物治疗相关的自发性不良反应包括:20.4%恶心(12.9%轻度;6.6%中度;0.8%重度)和13.5%呕吐(8.3%轻度;4.5%中度;0.6%重度)。总体而言,恶心或呕吐在早期(第1-2天)发生。停用替加环素与恶心(1.3%)和呕吐(1.0%)的发生有关并且非常常见。 |
【药品禁忌】: 禁用于已知对替加环素过敏的患者。 |
【注意事项】: 1.警告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在结构上与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相似,可能存在相似的不良事件。因此,四环素类抗菌药物过敏的患者应慎用替加环素。妊娠妇女应用本品时可导致胎儿受到伤害。如果患者在应用替加环素期间妊娠,应该告知患者其对胎儿的潜在危害。动物研究结果提示,替加环素可透过胎盘在胎儿组织中被发现。替加环素可致胎鼠和胎兔体重减轻(合并相应的骨化延迟)、家兔死胎。(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在牙齿形成期间(妊娠后半期、婴儿期以及8岁以下儿童期)使用本品可导致牙齿永久性褪色(黄色-灰色-棕色)。大鼠本品研究结果显示大鼠应用本品后出现骨骼变色。牙齿形成期间替加环素可能与牙齿永久变色有关,因此,此时不可使用本品,除非其它药物无效或禁忌使用。几乎所有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均有伪膜性结肠炎报道,严重程度从轻度到危及生命。因此,应用任何抗菌药物后出现腹泻的患者均应考虑此诊断,这一点很重要。抗菌药物治疗改变了结肠的正常菌群,从而导致梭状芽孢杆菌过度生长。研究结果提示,艰难梭菌产生的毒素是导致“抗菌药物相关性结肠炎”的主要病因。伪膜性结肠炎诊断确立之后,应该采取治疗措施。轻度伪膜性结肠炎患者停药后即可恢复。中至重度患者应该重视水电解质平衡、蛋白质供应的处理,并给予临床上对艰难梭菌结肠炎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2.一般注意事项考虑采用本品单药治疗继发于临床上肉眼可见的肠穿孔的复杂性腹腔内感染(cIAI)时应该谨慎(见[不良反应]),在III期临床研究中(n=1642),6例本品治疗患者和2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患者表现为肠穿孔,并出现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此6例本品治疗患者的APACHEII评分(中位数=13)较2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患者(APACHEII评分=4和6)高。由于两治疗组间基线APACHEII评分存在差异,且总体病例数少,此结果与治疗的关系尚不能明确。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在结构上与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相似,其所致不良反应可能相似。此类不良反应包括:光敏感性、脑膜假瘤、胰腺炎以及抑制蛋白同化作用(后者导致BUN升高、氮质血症、酸中毒和低磷血症)。与其他抗菌药物相似,本品的使用可导致不敏感微生物的过度生长,包括真菌。治疗期间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如果出现二重感染,则应该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治疗。确诊或高度怀疑细菌感染之外的情况下处方本品不仅不会使患者获益,还会增加出现耐药菌的危险性。替加环素可引起头晕,这会对驾车和/或操纵机器造成损害。肝功能损伤患者用药轻至中度肝功能损伤(ChildPugh分级A和B级)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肝功能损伤(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起始剂量为100mg,维持剂量减少到每12小时25mg。重度肝功能损伤(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应该慎用本品,治疗过程中应监测其治疗反应。(见临床药理学,特殊人群,肝功能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剂量与给药方法。)3.患者须知应该告知患者,包括本品在内的抗菌药物应该仅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抗菌药物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当采用本品治疗细菌感染时,应该告知患者,尽管疗程早期通常可感觉病情好转,但药物应该继续使用。遗漏给药或未完成全部治疗过程可导致:(1)降低及时治疗的有效性;(2)增加细菌出现耐药的可能性,使得将来不能应用本品或其他抗菌药物治疗。4.药物/实验室检查的相互作用未见药物与实验室检查相互作用的报道。 |
【批准文号】: H20100768 |
【生产企业】: Wyeth Pharmaceuticals Inc.(进口) |